电脑版:www.cy468.com
版权 泛资讯网 所有
手机版: m.cy468.com
泛资讯网于2018年9月8曰正式开通!
泛资讯网,洞察社会,观察百态,资源工具,理性平和,正能量尽在泛资讯!
中国首部民法典表决通过!(共7编1260条全文版本及详细变化草案)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她很温柔,1260个条文,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被不再保留。
作为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她又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她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值得14亿人如此郑重为她庆生?
01
C位出道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出台,也同时意味着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全部“消亡”。
民法典由民法总则与各分编“合体”而来,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共1260个条文,覆盖每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
02
独特的三大体验
不管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婚丧嫁娶、生产经营,我们每天都在与民法打交道。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民法典给所有的“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美妙体验。
体验一:为人权保护加成
这是世界法治史上,首开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先河。不仅仅是将以往散落在民法各处的人格权利“整理收纳”,而是要使人格尊严得到全面保护,让“人”成为法律的终极关怀。

——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认定标准更加清晰,在防止职场和校园性骚扰方面更具针对性。
——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将权利范围由禁止刺探私密信息,扩展到对“午夜来电”等骚扰行为的防范。
——特殊情况下无人照料“被监护人”得到照顾,当地基层组织等要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未成年人权益得到更大保护,对受性侵未成年人索赔的诉讼时效做了特殊规定,让法律的时间停步,等待勇气的成长。
——避免科学伦理“不能承受之重”,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
体验二:为家庭和睦聚力
法律更周全,吾乡是心安。民法典迎难而上,用更完善的规则守护爱的港湾。

——家有所安,减少“头脑发热”式离婚,设立三十日的离婚冷静期,更好维护家庭关系稳定。
——离有所值,离婚代价更加公正,“有其他重大过错”成为离婚时可索赔的情形,没有达到重婚程度的出轨行为,也必须以赔偿形式表达歉意忏悔。
——居有所定,新设居住权制度,对于因婚姻解体、“以房养老”失去住房所有权的女性、老人来说,牢不可破的法律权利代替了飘忽不定的居住允诺。
——老有所依,完善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扶养人的范围,明确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成为扶养人。
——遗有所果,遗嘱形式和效力更加多样,新增加打印、录像等遗嘱形式,删除“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给予行动不便的立遗嘱人更多选择,让财产处分更真实、更便捷。
体验三:为社会治理赋能
最基础的法律,关注最揪心的细节,民法典对于人民需求保持了高度的敏感性,新增内容中不少是针对舆论热议的立法回答,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效能得到有效彰显。

——“头顶上安全”将有法可依,完善了高空抛物坠物相关各方的民事责任,用让抛物者买单的方式守护头顶安全。
——凸显信息时代法律态度,在APP过度处理个人信息、伪造侵害肖像权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保护更严格。
——“霸座”从违规缺德升至违法背约,明确旅客应当按照客票记载的座位号乘坐的合同义务。
——对高利贷和“霸王条款”说“不”,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对格式条款制度细化规定,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厘清物业与业主关系,增加规定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小区电梯广告的收益由业主共享,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物业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03
漫长的前世今生
民法典刚刚通过,但对她的盼望几乎与共和国同龄。从民法典孕育与诞生的历程中,我们能够在历史的厚重里,读出坚持与梦想,读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先后四次启动,凝聚几代人的夙愿
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是在1954年。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那年,民法典的首次起草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但最终因遭遇反右斗争扩大化而终止。
——第二次是在1962年。这次提出的草案突出了计划经济的内容,主要算经济行政账,但后来起草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第三次是在1979年。当时的起草工作最终采取了“批发转零售”的策略,即成熟一部制定一部,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
——第四次是在2001年。次年12月,一部10万多字的民法典草案就提交审议。但是,由于当时物权法尚未制定,先行出台民法典与此前的“路线图”不符,加上对于草案的分歧较大,这次起草工作无果而终。
迈出关键两步,迎来荣耀的法治之光
历史不再吝惜奖赏,时代亦未辜负期待。始终无法落地的民法典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推进,开始取得一次次关键性突破。
——第一步: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第二步: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百万条建议,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全国人民对民法典最殷切的期盼。在注定不平凡的2020年,首部民法典终于如约走来。
04
时代为你欢呼
社会、经济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前进,它也终于赶在这个重要的“历史交汇点”破茧而出,这是历史的选择!
这是中国之治的杰出体现,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法律凝结,她将用前所未有对正义的追求,为我们撑起前所未有的法治支点,这是时代的呼唤!
昨天的奇迹不过是明天的必需品,所有惊叹都会成为理所当然,我们相信,这座里程碑最终也将只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法治蓝图的一部分,这是未来的预告!
民法典,我们欢迎你的到来!时代为你欢呼!
一
总 则 编
总则编草案共10章、204条。
总则编草案基本保持民法总则的结构和内容不变;同时,根据法典编纂体系化要求进行了适当调整,对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并把“附则”移至法典的最后部分规定。
二
物 权 编
物权编草案共5个分编、20章、258条。
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民法典物权编草案进行了二审。
1. 完善居住权制度
草案二审稿第十四章规定了居住权制度。有的常委会委员、社会公众建议对居住权合同的内容、居住权的设立和期间等规定予以进一步完善,以使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草案三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对草案作如下修改:
一是完善居住权合同的内容,增加规定“居住权期间”。
二是完善居住权设立制度,将“居住权无偿设立”修改为“居住权无偿设立,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是进一步明确居住权期间的规定,规定居住权期间届满或者居住权人死亡的,居住权消灭。居住权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2. 完善抵押、质押制度
草案二审稿规定,抵押权人或者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间届满前,不得事先与抵押人或者出质人约定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有的专家学者、单位提出,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议完善上述规定,明确当事人事先作出此类约定的,仍享有担保权益,但只能依法就抵押财产或者质押财产优先受偿。草案三审稿采纳这一意见。
三
合 同 编
合同编草案共3个分编、29章、526条。
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民法典合同编草案进行了二审。
1. 删去违约方申请解除合同规定
草案二审稿规定,合同不能履行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有解除权的当事人不行使解除权,构成滥用权利对对方显失公平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对方的请求解除合同,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有的专家学者提出,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由于合同不能履行而导致的僵局问题,但规定违约方可以申请解除合同,与严守合同的要求不符,建议删去。对个别合同僵局问题,可以考虑通过适用情势变更规则或者其他途径解决。草案三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删去该款规定。
2. 禁止高利放贷
草案二审稿规定,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有的常委会委员、社会公众提出,为解决民间借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建议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草案三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将这一款规定修改为: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3.完善保理合同有关规定
有的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公众提出,草案二审稿在典型合同中增加“保理合同”一章,有利于促进保理行业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建议对该章内容予以进一步完善。草案三审稿作如下修改:
一是增加规定保理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规定:保理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业务类型、服务范围、服务期限、基础交易合同情况、应收账款信息、转让价款、服务报酬及其支付方式等条款。保理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二是规定应收账款债务人接到保理人发出的应收账款转让通知后,应收账款债权人和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协商变更或者终止基础交易合同,对保理人产生不利影响的,对保理人不发生效力。
三是完善同一应收账款有多个保理人时的受偿规则,规定: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均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受偿;均未登记的,由最先到达应收账款债务人的转让通知中载明的保理人受偿;既未登记也未通知的,按照应收账款比例清偿。
4. 完善建设工程合同有关规定
草案二审稿规定,除存在违法情形外,建设工程未经竣工验收而发包人擅自使用的,视为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有的单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提出,在实践中,未经竣工验收而使用建设工程的情况复杂,不宜一概认定为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否则不利于建设工程质量的提高,也可能导致当事人之间的不公平。草案三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删去该条规定。
四
人 格 权 编
人格权编草案共6章、51条。
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进行了三审。
1. 完善防止性骚扰有关规定
草案三审稿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单位和社会公众建议明确“用人单位”包含哪些主体,以使这一规定在防止职场和校园性骚扰方面更有针对性。草案四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将“用人单位”修改为“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
2. 明确隐私定义
草案三审稿规定,隐私是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等。有的常委会委员、单位和专家学者提出,维护私人生活安宁、排除他人非法侵扰是隐私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在隐私的定义中增加这一内容。草案四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将隐私的定义修改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五
婚 姻 家 庭 编
婚姻家庭编草案共5章、79条。
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进行了三审。
1. 明确近亲属范围
草案三审稿规定,共同生活的公婆、岳父母、儿媳、女婿,视为近亲属。有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共同生活”的认定较为困难,不宜以此界定是否为近亲属,建议删除这一规定。草案四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删去该款规定。
2. 合理确定婚姻无效情形
草案三审稿规定,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婚姻无效。有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提出,以伪造、变造、冒用证件等方式骗取结婚登记的情形较为复杂,其中既可能有重婚、未达到婚龄等问题,也可能仅是违反结婚登记的形式要件,不宜一律认定为无效,可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婚姻效力。草案四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删去该项规定。
3. 法院对隐瞒重大疾病婚姻统一行使撤销权
草案三审稿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撒销婚烟。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部门提出,由婚姻登记机关对一方在结婚登记前是否如实告知对方患病情况进行认定较为困难,建议统一由人民法院行使撤销权。草案四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删去此种情况下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婚姻的规定,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撤销权。
六
继 承 编
继承编草案共4章,45条。
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民法典继承编草案进行了二审,此次对继承编草案进行了一些文字修改。
七
侵 权 责 任 编
侵权责任编草案共10章、95条。
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进行了三审。
1. 完善网络侵权有关规定
草案三审稿规定,在网络用户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声明转送权利人后十五日内,网络服务提供者未收到权利人已经投诉或者提起诉讼通知的,应当及时终止所采取的措施。有的专家学者、企业提出,“十五日”的期限过于绝对,建议修改为“合理期限”,以便于司法实践中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期限。草案四审稿采纳上述意见,将该款中的“十五日”修改为“合理期限”。
2. 明确高空抛物坠物责任规则
草案三审稿规定,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坠物情形的发生。有的专家学者、单位提出,为了明确责任主体,建议规定“建筑物管理人”主要是指物业服务企业。草案四审稿采纳这一意见,将上述规定修改为: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高空抛物坠物情形的发生。
民法典草案:按照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草案提请2020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